为您提供:山东德州乐陵市市中街道鲜花花圈订购
市中街道同城花圈店网站,网上订鲜花花圈、市中街道祭奠花篮哀思花圈,保证花材新鲜和鲜花质量,市中街道花圈配送。专业提供山东德州乐陵市市中街道葬礼鲜花圈制作,市中街道白事鲜花制作,与葬礼花束配送,全部新鲜葬礼花圈当天制作,市中街道葬礼花圈,山东德州乐陵市市中街道葬礼花篮当天送到,代写葬礼花圈悼词,代写葬礼鲜花挽联,按您的要求把山东德州乐陵市市中街道葬礼花圈送到指定地址,也可以将市中街道葬礼花圈代送到殡仪馆!
市中街道鲜花花圈订购服务项目:提供网上订花送花、鲜花、蛋糕、花篮、花圈、果篮,公仔,巧克力,绿植,会议用花,展会用花,节日用花等订购,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,我们会安排市中街道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,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。为保证客户的利益,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,多谢!
配送范围:
订货流程:
浏览商品→点击购买→注册或直接购买→填写订单→选择支付方式--成功提交→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
注意事项:
1、市中街道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(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),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,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。
2、正常配送时间为:8:30—21:00(乡镇晚上不配送),17: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!
3、每张订单的确认、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,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。
4、市中街道市区免费送货上门,市中街道乡镇需加收路费(30-80元)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,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
您现在的位置:
山东 >
德州 >
乐陵市 >
市中街道
配送范围:
热卖花圈

白事花篮

祭奠提篮

白事花束

市中街道位于乐陵市区中心,是全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聚集地,辖53个村(居),2.6万人口,总面积3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.1万亩,248、314省道和德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,交通十分便利,区位非常优越。近年来,街道党委、办事处坚持以-理论和“-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“超常发展、跨越前进”这一主题,举全街之力,大力实施“招商引资、发展民营、市场建设、园区建设、工业兴处、商贸活处、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”八大工程,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大跨越、城乡面貌的大变化。07年,国内生产总值、财政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36.7亿元、3512万元、5150元,同比分别增长30%、15%和11%,街道先后荣获“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”,“全国先进司法所”、“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”、“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德州市党建工作示范点”、“德州市民营经济强乡镇”“乐陵市经济强乡镇”、“乐陵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等奖”“五个好乡镇党委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[1]
-
沿革
历史悠久,古称祝阿县(县治所在地今扬城子村)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,因阿阳城南30公里有座禹息故城(系取大禹用“息土”治水之意)则更名为禹城。唐乾元二年(759年),城被洪水淹没而徙迁善村(又名卧牛镇)。1949年称城关区。1951年至1961年,先后称一区、城关镇、城关公社。1984年更名为“城关镇”。2000年5月合并至“市中街道”。
-
名胜古迹
龙山文化遗址
全市的龙山文化遗址多半分布在原禹城镇境内。原禹城镇北部的周尹遗址,据县志记载:“尹家冢,在城东北三里,邑中古冢此为大,以近尹家庄故名”。1974年发现完整陶瓦一件。1977年因修建永莘公路,对遗址进行了细致清理。清理0土了76件文物,可分三类:生产工具有石斧、骨凿、掏纺轮等;生产用具有陶盆、陶缸、陶瓦底等;武器类有蚌投镞(用蚌壳制作的投掷器)、骨镞、石镞等。诸件器物的型制,皆具有龙山文化特征。
双槐北冢
市区汉槐游园座落着一处东汉墓冢,称“双槐北冢”。1954年10月,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。从墓的形状和陪葬器物分析,该墓为东汉王侯墓葬。墓冢形制为“廿”字形,东北向,墓南北长19.25米,东西宽14.25米,有东西两个石门。东门外为砖券甬道;西门无甬道,有砖砌的护门墙。西门的门楣、门立柱均以石灰石刻制而成,门铺首刻有兽面衔环,立柱与门楣刻有悬帐纹、山纹、云纹等。墓室内均是花砖砌成,边缘构成几何图案,构图华美。死者安葬在墓室内,另设有耳室,放置陪葬器物。1995年建汉槐公园时,为保护古文化遗产,沿土冢四周用大青石围砌,冢上古槐用铁栏围起,为禹城一大景观。由于该墓曾被盗,墓内器物放置的位置被打乱。出土器物计40余件,有陶灯、楼、猪、灶、水瓢、奁、壶、甑、罐、陶狗、陶盘、耳环等。另外还有镏金扁环、五铢钱、残铜镜、银链、铁器、残骨饰及画像砖等。其出土的陶十二链灯(2件)全国独有,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双槐南冢位于禹城火车站南300米处铁路东侧,至今尚未发掘。
“一步两眼井”
禹城新城和老城结合部的人民公园东北隅,有一湖中小岛,小岛与湖岸有一拱形石桥相连接。岛上有一木质构造的“双雨亭”,亭下有一古迹“一步两眼井”。相传西井为舜井”,是舜帝挖凿,因其与黄河一脉相连,其水质甘甜可口;东井相传是一条小白龙所留,因其与东海相通,其水质苦咸又涩。两井仅隔一步之遥,其水质却完全不同。自古至今,两井从未干枯过,为禹城一大奇景。
(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